时政要闻|今日重点关注:《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1.23)

1.《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2025年1月22日,农历小年这天,新一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外公布,站在新起点上,明确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间表、路线图

明确时间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聚焦阶段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明确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科学谋划、系统部署了阶段性重点任务,明确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2035年,乡村全年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强调“全面”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当前,乡村振兴刚刚破题,更为艰巨繁重的任务还在后面,决不能松劲歇脚,更不能换频道,仍然要全面推进五个振兴”。《规划》强调,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

“五个振兴”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要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强调精准、因地制宜,激发乘数效应和化学反应,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效力效能。

守好“三农”压舱石

提升粮食产能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规划》提出,推动粮食产能稳步迈上1.4万亿斤台阶。尽管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已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并稳定在1.4万亿斤水平上,还需要持续发力。《规划》明确,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规划》进一步明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落实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对缺乏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完善相关社会救助政策。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规划》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发展乡村产业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因此,要完善产业链利益链联结机制,推动增值收益分配向农户倾斜。

推进“融合”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能“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202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7%。2035年之前,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要把该打开的“城门”打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降低农民进城门槛,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含金量”,让有条件进城的农民进得顺心安心,支持他们在城市真正扎下根、融进去。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规划》提出,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一体推进城镇和乡村规划、建设和治理。同时,明确要把乡镇建成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将加快形成。

2.山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1月22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山东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杨东奇在报告中说,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一年来,召开省人大常委会会议6次、主任会议21次,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19件,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6项,开展执法检查6次,直接组织代表开展调研、视察5次,作出决议决定5件,任免国家工作人员167人次,扎实有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了积极贡献。

  杨东奇说,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党的领导各项制度,着力把牢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履行立法职责,聚焦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人民群众意愿和需求,持续加大法规制度供给,不断完善立法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指导,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重大发展战略实施的监督,加强对民生事业和社会保障的监督,加强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加强人大监督制度机制建设,着力增强监督针对性实效性。加强改进代表工作,拓展两个联系”深度广度,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工作质效,不断优化代表履职服务,着力支持保障代表充分发挥作用。全面推进“四个机关”建设,加强党建责任落实,增强履职能力建设,强化作风效能提升,着力提升人大工作整体水平。

  杨东奇指出,今后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充分发挥“人大保证全面有效实施宪法法律的重要作用”“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保持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要着力提高立法质量,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坚持把立法决策同改革发展决策更好结合起来。要切实增强监督实效,紧扣事关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落实。要提升代表工作能力,深化拓展“两个联系”,加强人大代表履职学习培训,优化议案建议办理机制。要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各项建设,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杨东奇最后说,“走在前”就是排头兵,“挑大梁”就要担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推进全省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时政配套题

1.(单选)2025年1月22日公布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到______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A.2025

B.2027

C.2030

D.2035

 

2.(单选)《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全面振兴?

A.产业振兴、教育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B.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环境振兴、组织振兴

C.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D.产业振兴、科技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3.(单选)1月22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山东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杨东奇指出,今后一年,省人大常委会要着力提高立法质量,聚焦进一步______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

A.全面深化改革

B.经济高速发展

C.科技创新驱动

D.生态环境保护

 

4.(单选)杨东奇在最后强调,“走在前”就是______,“挑大梁”就要______。

A.领路人,担责任

B.排头兵,担使命

C.先行者,做表率

D.开路者,勇担当

 

【扫码回复“时政”领取】

【更多最新时政资料及模拟题】

【扫码回复“时政”领取】